贯通日本留学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关于贯通 联系我们 汇款信息 在线答疑
  • 留学答疑
  • 留学资讯
    贯通公告 最新资讯 手续签证 生活指南 行程准备 在日就职 留学故事 经验技巧 其他
  • 推荐学校
    语言学校 专门学校 短期大学 大学和大学院
  • 学校库
    语言学校 专门学校 短期大学 大学和大学院
  • 学校搜索
  • 留学申请表

留学资讯

贯通公告
最新资讯
手续签证
生活指南
行程准备
在日就职
留学故事
经验技巧
其他

网站首页 > 留学资讯 > 经验技巧

赴日读研如何联系导师

编辑点评:万事开头难,而赴日申请联系导师则是日本留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怎样高效率地联系导师,如何有条不紊地与导师沟通,下面笔者总结了几条小贴士,让问题迎刃而解。

免费日本留学

大多数赴日读研的中国留学生都会先以研究生(即非正规生)的身份先跟导师学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,再通过大学院入学考试,正式成为大学院生。因此,联系导师,获得导师的内诺是赴日读研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在此,笔者通过自身经验来分享一些联系导师的小贴士。

一、先写研究计划书

笔者的建议是先确定专业、自学并阅读此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,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,写好研究计划书之后再联系导师。由于导师平常要收到大量的邮件,一封附加着研究计划书的邮件吸引导师去打开过目的几率就会很大,即使不同意接收,也可能会对研究计划书提一些建议。笔者就曾向一桥大学的教授发过一封邮件,很快就得到那位教授的回复,虽说他不招收研究生,但还是对研究计划书提出了中肯又不失严厉的意见。

二、与导师的研究方向要对口

有些同学喜欢全面撒网,凡是与自己要研究的专业沾边的导师都尝试去联系,实际上这样做既不省力成功率又低,因为一个专业会分很多方向,每个导师的方向都有所不同,所以有些导师会以研究方向不同为理由拒绝接收。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在网上查找有相关专业的大学,再找导师的相关信息(查找方法:大学主页→大学大学院→某某研究科→博士前期课程→教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领域(教員の研究テーマと研究分野)),找到与自己研究计划的方向大致相符的教授后就可与他联系了。还有,一些导师没有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,以笔者的经验来看,此类导师接收研究生的概率很低。

三、确定目标,循序渐进

查找好自己方向的导师后,就可以开始联系了。一次不用联系太多导师,五个左右就足够了,先联系自己最中意的导师,若这几位导师均拒绝接受或没有回复的话,再稍扩大范围。当有教授对你感兴趣时,他会问一些问题或提一些要求,比如对研究计划书的疑问或是否有考大学院生的意向等,若回答令教授满意,他会与你继续联系。这时,得到到导师内诺的几率就很大了。当然,在得到导师的肯定答复后,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。笔者就有过惨痛教训。笔者曾经联系过广岛大学的教授,那位教授在第一封信中说接收的可能性很大,但笔者却没有抓住时机与其保持联系,结果等了一个月后再联系时,教授说已经确定其他人了。不过,联系好教授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,教授还会进行面试或举行教授会议来决定是否接收。至于面试,一般通过skype进行,只需注意网络畅通,有礼貌,穿着整洁,基本交流无障碍即可。

以上便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及教训得出的心得体会,希望能对有意赴日读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。

注:研究生分学部研究生和大学院研究生:学部研究生是指上满16年学、本科毕业为院生做准备的非正规生;大学院研究生是指上满18年学、博士前期毕业为博士后期做准备的非正规生。
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6-04-10 14:49:4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:为什么日本开学时间是4月份?(中日对照)  下一篇:选择日本大学的10大要点

联系我们

中国大连总部:
电话:86-411-62908274
Email:liuxue@kantsuu.com

日本东京事务所:
电话:03-6273-8844
Email:japan@kantsuu.com
在线填写日本留学申请表

  • 关于我们
    关于贯通
    联系我们
    汇款信息
    在线答疑
  • 留学资讯
    贯通公告
    最新资讯
    手续签证
    生活指南
    行程准备
    在日就职
    留学故事
    经验技巧
    其他
  • 推荐学校
    语言学校
    专门学校
    短期大学
    大学和大学院
  • 学校库
    语言学校
    专门学校
    短期大学
    大学和大学院

贯通日本留学 版权所有 2002-2016 辽ICP备11011730号-1

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嘉创大厦2102室

0411-62908274

东京留学|京都留学|大阪留学|名古屋留学|北海道留学|日本留学|不要中介费办理日本留学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5 ©2008-2016 www.metinfo.cn